土壤:排水要好,芍藥喜涼爽氣候,我國溫帶至亞熱帶地區都適宜栽培,具有春發芽、秋生根的特性,在夏季。高溫炎熱季節,植株呈半休眠狀態,喜歡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鹽堿土。由于芍藥是肉質根,耐旱但怕積水,如土壤板結積水很容易使芍藥肉質根腐爛,所以低洼地、鹽堿地均不宜栽培。
水分:地栽宜選擇涼爽陽光充足之地,盆栽忌澆水過多。入冬至早春的整個休眠期,土壤都應保持濕潤,不可太干,但排水要暢通,忌積水,否則地下塊根易腐爛致死。
光照:芍藥生長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長繁茂,花色艷麗;但在輕蔭下也可正常生長發育,在花期又可適當降低溫度、增加濕度,免受強烈日光的灼傷,從而延長觀賞期,但若過度蔽蔭,則會引起徒長,生長衰弱,不能開花或開花稀硫。
分株:芍藥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俗語稱“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因此芍藥通常于10月份待其地上部分枯萎后進行分株,春季不宜移植。分株時需將根株掘出,用利刀順根部裂縫處切開,使每叢帶有3至5個飽滿充實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傷害芽眼,然后栽于施過基肥的沙質土壤中,覆土3至4厘米,保持土壤潤而不漬,一般分株栽植后第二年即能開花。
換盆:盆栽芍藥可結合分株一兩年換盆一次,換盆時應多保留些宿土。如株叢不大,就不要分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