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 。球莖狹卵形或卵圓形,外包有薄膜質的包被,包被上有網紋及暗紅色的斑點。葉劍形或條形,略彎曲,長15~40厘米,寬0.5~1.4厘米,黃綠色,中脈明顯。花莖直立,上部有2~3個彎曲的分枝,下部有數枚葉;花無梗;每朵花基部有2枚膜質苞片,苞片寬卵形或卵圓形,頂端略凹或2尖頭,長0.6~1厘米,寬約8毫米;花直立,淡黃色或黃綠色,有香味,直徑2~3厘米;花被管喇叭形,長約4厘米,直徑約1厘米,基部變細,花被裂片6,2輪排列,外輪花被裂片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8~2厘米,寬約6毫米,內輪較外輪花被裂片略短而狹;雄蕊3,著生于花被管上,長2~2.5厘米;花柱1,柱頭6裂,子房綠色,近球形,直徑約3毫米。蒴果近卵圓形,室背開裂。花期4~5月,果期6~9月。
香雪蘭靠分球養殖。當年生長的香雪蘭植株,在母球莖的周圍又著生若干個子球。花謝之后,香雪蘭的花葉即逐漸干枯,5月下旬它進入休眠期時,須將球莖挖出,放于居室內蔭干。到8月上旬,即可將子球分栽于另盆,盆土可用3成腐肥,然后將培育養護土裝入盆內,再將子球栽于盆中,子球上覆土1cm-1.5cm即可。香雪蘭適于密植,過稀影響株形,過密也對生長不利,使植株瘦弱。種植密度一般冷藏促成栽培為6cm*6c,無冷藏促成養殖為8cm*8cm。種植深度以球根頂部距地表2cm-3cm為宜,栽后要澆透水,10天后即能發芽生長。
花芽分化要求8~13℃的低溫,花芽發育期要求適宜溫度為13~18℃,低于18℃會推遲花期,花莖縮短。較高的溫度可以促進提早開花,但植株生長衰弱。短日照條件有利香雪蘭的花芽分化,而花芽分化之后,長日照可以提早開花。生長期內要求肥水充足,每兩周施用一次有機液肥,亦可適量施用復合化肥。盆土要求見干見濕,不可積水或過于干燥。
生長期內要求肥水充足,每兩周施用一次有機液肥,亦可適量施用復合化肥。盆土要求見干見濕,不可積水或過于干燥。通常9月播種球莖,約在11月上旬花芽開始分化,11月下旬分化完成。植株到翌年5月后,葉片逐漸枯萎,球莖進入自然休眠期。
肥水管理栽植后至出芽前必須保持土壤濕潤。現蕾后要適當逐步減少澆水量,盡量保持土表干燥,以利降低空氣濕度,預防病害。自定植到開花時間較短,栽植前施入的有機肥和復合肥,基本可以滿足生長需要,但如果植株生長較弱,在2~4片葉時,再追施1次硝酸銨、尿素與硫酸鉀。初花時用0.2%磷酸二氫鉀作葉面施肥,但出蕾前后最好避免追肥。
溫度管理溫度管理對香雪蘭切花生產很重要。一般栽后6周左右花序已完全分化,較小的球莖會推遲2~3周。在花芽分化期要避免25℃以上的高溫,10℃以下的低溫。從4葉期起保證有4周以上時間維持溫度13~14℃,以順利誘導4~6葉期間的花原基分化,這有利切花產量與質量的提高。花蕾出現后適當提高環境溫度,以促進開花;但為延長花期,當第一朵花開放后,可將溫度降低到15℃左右,使切花采收期延長。大棚與溫室管理要注意室溫25℃以上要通風,10℃以下要加覆蓋保溫或加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