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在我國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省普遍栽植。近年來,黑松林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松枝枯黃乃至全株枯死現象,嚴重影響城市景觀。為此,筆者對所在地區黑松的病蟲害種類和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調查表明:目前黑松常見病蟲害有14種,其中病害5種蟲害9種,山東省內新紀錄黑松蟲害1種。
黑松,松科常綠喬木,別名白芽松,在我國山東、江蘇、安徽等省普遍種植。近年來,黑松林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枯死現象,為此,我們對青島地區種植的黑松進行了現場考察、測試和化驗,結合有關資料進行了鑒定并制定了綜合防治技術。
調查方法
對青島浮山森林公園、嘉定山公園及海濱沿線的7處黑松純林進行調查,每片林采取先全林相為面踏查,然后隨機選取標準樹l0株,標準樹間距5株。每株標準樹抽查10個樣枝,對每個樣枝調查病蟲品種及蟲口密度。調查發現目前青島地區黑松病蟲害14種,其中蟲害9種,隸屬7目9科;病害5種隸屬5目5科。
調查結果
松落葉病
該病病原為散斑殼屬真菌,通常危害2年生針葉,初期針葉出現很小的黃色斑點或段斑,黃色段斑上還有褐色斑紋,晚秋全葉發黃脫落。常于翌年春,病落針上先出現纖細的黑色橫線,形成若干段,橫線間產生約0.2-0.3mm橢圓形黑色小點的分生孢子器;逐漸形成黑色長圓形突起的顆粒,長徑約1-1.5 mm,具油漆光澤,中央有條縱裂縫,為病菌的子囊盤,偶有尚未脫落的針葉只有先端一段感病或落葉上在當年也可產生子囊盤和成熟的子囊孢子。隸屬子囊菌亞門斑痣盤菌科。
落針葉上越冬病菌,翌年3-4月間形成子囊果發育成熟,4-5月間產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濕條件,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從氣孔侵入。一般侵染2年生針葉,后期可侵染當年針葉。一般無再次侵染。幼林發病率高,易成災,20年生以上較少發病。一般郁閉度大的林較郁閉度小的、林冠下部針葉較中上部針葉、林內立木較林緣木孤立木、被壓木較生長旺盛木、迎風面比背風面往往發病重。林地干旱,土壤瘠薄,病蟲害嚴重,撫育管理不善,常發病嚴重。